《华商报》社是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家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传媒机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53,旗下新闻业务涉及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是陕西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新闻媒体。
当前,华商报正在推进媒体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实施“华商”“大风”双品牌战略,不断把内容做在互联网上,着力建构一套立足于互联网生态下的华商+产品体系,完善一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为建设全国一流的未来生态媒体积厚成势。
华商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民本为魂,民生立媒”定位,坚持为政分忧、为民解难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办报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市场客户的青睐。
2022年,《华商报》短视频专题报道《秦岭地心里的青春》,获得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获得陕西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
华商网实施的“走出趣,看世界”活动被省委网信办评为陕西“网络公益优秀精品项目”。华商网在“陕耀·网络公益我行动”活动中,被省委网信授予“优秀组织奖”。
记者任婷被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省级新闻单位先进个人”,记者杨蓓蕾(网名:闪光姐)在“传递时代正能量 争做陕西好网民”陕西好网民活动中,荣获“陕西好网民”荣誉称号。
2022年,华商报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中欧体育app,认真做好重要决策、重点部署、重要活动、重大会议等宣传报道,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华商”“大风”双品牌布局全面落地,短视频在全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更加积极主动,一批受众面广、渗透全网、影响力较大的好新闻受到广大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华商报推出手绘“八连版”特版,以“陕西这十年”为主题,图文并茂呈现了一幅壮美的“千里江山图”,展现了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也彰显出陕西干部群众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新征程的精气神,提升了吸引力和审美价值、收藏价值、历史价值,提升了传播的高度、内容的深度、报道的温度、媒体的美誉度和传播力。
(2022年10月16日,华商报推出的以“陕西这十年”为主题的手绘“八连版”特版)
2022年,《华商报》新闻报道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聚焦群众实践创造,关注群众正当合理诉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架通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讲好陕西故事、西安故事,为陕西发展鼓与呼。
新冠疫情相对严重时期,华商新媒体火力全开,实现了全网融合渗透和华商影响力的精准突破,多个微博或话题连续登上全国或本地热搜榜。视频新业务板块在不同节点制作新闻专题,被广泛转发。仅新媒体端就发布图文、视频近3000篇,总阅读量、播放量超53亿,凝聚、引导全省人民万众一心,早日战胜新冠疫情。
2022年夏季,受极端高温和罕见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我国西南川渝地区遭遇了一场严峻的电荒,停电限电对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四川电荒一度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成为舆论场上的焦点话题。《华商报》官方微博发布的《陕西累计向四川送电15亿度》登上全国热搜,线亿人次,相关视频全网总播放228.2万,讨论次数过万,受到各方面好评。
“民本为魂、民生立报”是《华商报》改版以来一贯坚守的新闻理念。2022年,不管是报纸、网站还是新媒体,《华商报》都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放到第一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调查报道《供货商到医院再到患者口中 种植牙耗材何以涨价近十倍?》,记者历经一年的调查采访,撕开行业暴利黑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种植牙降价超过一半。
短视频报道《西安一小区装修垃圾堆满院 出楼门先要穿过垃圾“隧道”》以视频的形式关注民生,促进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为上千户居民解决了出行难题和环境卫生问题,凸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
作为陕西省侨联主管主办的媒体,《华商报》一贯重视涉侨报道。2022年,《华商报》积极跟进报道了省侨联相关对外联络活动,如丝博会“创业中华·2022侨界精英创新创业论坛”、侨商投资县区行等活动,对来自美国、英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位海内外侨商来陕出席活动的盛况进行了全面报道,引发中国侨网等侨界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发。
报社参与组织和跟进报道“追梦中华·探寻祖脉”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活动,积极实施“请进来”看陕西行动。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印尼、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部分中央涉侨媒体以及当地新闻媒体走进陕西,向海外展现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和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讲述中华祖脉故事。《华商报》报道的“侨助秦创•惠侨共赢”联谊活动,为侨企侨胞来陕投资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2022年,华商报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突出视频业务中欧体育app,目前融媒体矩阵主要有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华商头条客户端以及华商网,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开设的账户主要有华商报、华商网微信公众号,华商报微信视频号,华商报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号、企鹅号、百度百家号、网易号、抖音号大风视频等,大风新闻今日头条号、企鹅号、抖音号等。
(左图:2022年6月30日,华商报庆祝改版25周年之际,推出发售“数字藏品”,推动数字化转型。右图:大风新闻首屏)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面向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800多个区县,定位于无限贴近用户生活的社交化、社区化、智能化资讯集群平台,产品覆盖新间资讯、发布服务、社交等场景。内含图文、视频、直播、社交等多种内容形态。旗下正式版及探索版客户端经过7年时间,7个重大版本的迭代,目前下载用户1694万,注册用户突破1047万,峰值日活56万,平均日活23万,峰值月活140万,平均月活59万,已成为中国三四线城市权威性强、覆盖面广的新闻资讯入口和本地化、圈层化的城市用户社交平台。
华商网打造聚焦城市发展的政企+网友+专家智库的互动交流平台,明晰产品核心价值,提升产品内容深度、广度,品牌区域影响力、垂直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省委网信办认定的陕西首批3家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2022年,报社持续开启全员视频化生产,融媒体报道逐步成为主要业务。蒋正全见义勇为系列、“陕电援川”报道、《西安老县城冒雪翻越秦岭为村民卖猪肉》、《陕西咸阳旬邑县一农场向西安捐赠60万斤白菜》等一批融媒体报道广受好评,部分新媒体话题单条点击量过亿。
华商报“融媒体一体化平台”是集融媒体策、采、编、发、存、析、评一体化平台,由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领导。
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可为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平台提供统一的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与发布管理,并可快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闻处理,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报网互动、用户反馈、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模式。
为群众“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是华商报的愿景。华商报微信公众号“新闻速览一分钟”专栏,每天都会报道天气状况、交通信息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日常对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文件、决策,报社特别重视相关信息的解读与延伸,切实做到兼顾权威性与接近性,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
2022年,华商报迎来改版25周年。报社启动“爱·我一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民生热线,先后邀请西安市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等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听市民热线,倾听市民心声、解答市民疑问、解决市中欧体育平台入口民诉求,展示了我省政府机构和公共职能部门“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工作作风。
华商报一贯重视公益活动。2022年,华商报刊登公益广告累计达到38条(次)。华商网实施的“公益健康三秦行”活动,在省委网信办举办的“陕西省网络公益工程”中获评“陕西省网络典型案例”。
2022年11月,西安市郊县多地秋冬露地蔬菜大量上市,因受疫情影响,销售不畅。华商报及时开通助农平台,“直播带菜”活动持续近10天,其中大风视频《鄠邑区5000亩优质蔬菜盼销路》播放量69.5万,帮菜农卖出近百万斤蔬菜。
2012年起,报社积极响应省上精准扶贫部署,结对包扶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石墙村如期实现脱贫,目前正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几年来,华商报共投入超过100万元,为石墙村实施新闻扶贫、信息扶贫、产业扶贫、资助困难学生,选派优秀党员担任驻村,帮助村组织加强党的建设。
由陕西省商务厅指导,西安中欧体育平台入口市商务局主办,《华商报》社、西安连锁经营协会承办的 “美美未来——2022西安商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促消费、稳经济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已成为西安城市级促消费年度公益活动。
( “美美未来——2022西安商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促销费提经济系列活动颁奖盛典”现场)
民生报道是华商报的特色和优势领域。针对群众反映的地下车位空荡荡,小区附近道路停满车的现象,华商报揭开“人防车位”权属不明、以租代售买卖乱象、缺乏标识等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共鸣,力促人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尽快落地,遏制开发商与民争利。
3·15期间,报社启动系列调查,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公平交易、住房消费、投资欺诈、网络诈骗等多个方面,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如《12处市场内均存在缺斤少两》,引起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新十条”发布之后,华商报及时跟进,有效引导群众树立现阶段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认识,其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760万,超100万的视频有13条。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华商报一贯坚持关爱生命,“避免二次伤害”原则,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注重保护报道对象及相关者隐私,尽量不侵扰受害者亲属,不猎奇、不炒作,掌握好报道尺度,进行理性反思和追问,以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赢得用户的普遍尊重。
2022年8月8日,西安市阎良区一辆小汽车不慎落入水库,重庆籍在陕务工男子蒋正全途经此处,与同行的另外2人奋不顾身入水救人,车内5人被成功救起,但蒋正全却因体力耗尽不幸牺牲。
华商报连续5天大篇幅报道蒋正全见义勇为事迹,《了解英雄》、《感谢英雄》、《英雄魂归故里 您的大义永留三秦大地》等报道在华商报全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大风视频抖音、视频号同步刊播并与用户互动,报道还原英雄救人义举,追忆英雄生前点滴,展现三秦儿女不忘英雄、知恩感恩报恩的深情厚谊,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良好舆论氛围。
华商报日常报道坚持真实、客观、全面标准,注重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群众明辨是非。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众,回应群众关切与民生热点,体现了媒体温度、价值锐度和站位高度。
作为陕西省主要新闻媒体,华商报坚持从一条条具体新闻做起,努力做到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宣传中国梦。
《华商街访:中秋至 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传递温暖,传播真情,展示陕西人文明、友善。西安“身边好人”系列报道,推动在各行各业打造“西安因你而美”的生动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2022年10月31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委文明办主办,华商传媒集团与西安城投集团承办的“‘西安因你而美’2022年西安市‘身边好人’发布仪式暨故事分享会”现场及相关报道)
2022年,华商报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内容涉及红色文化、文物与考古、陕西戏剧、长城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等。“陕西文物探探探”等品牌栏目持续受到关注,《两千年前的汉长安城,是怎样的一座城?》等报道得到用户好评。全国首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系列全媒体报道,立体传播了陕西文化旅游资源。
华商报非常重视现代科技题材的报道与科普。《“问天”一飞冲天!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个实验舱》、《2022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秦创原航空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在西安航空基地举办》等一批报道,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2022年,华商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扛牢社会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报社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做到精编精校,新媒体平台与报纸新闻发布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确保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2022年,报社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严格遵守报社规定的“七不准”。全体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积极低俗、庸俗、媚俗,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和业界的尊重。
华商报非常重视维护社会公德,强调新闻报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2022年,华商全媒体平台刊发了一大批有品质、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新闻,努力做到了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华商报一直对外公开热线(),在接收新闻线索的同时,也听取读者意见反馈,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欣然面对现实)精神是华商报优秀组织文化的核心,报社新闻从业人员民主参与社内事务,报社十分重视维护新闻记者、编辑采写、发表新闻作品等各项合法权益,为他们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根据华商报定位采写民生监督、民生解困新闻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获得了内外一致的良好社会声誉。
华商报始终坚持合法、规范的用工制度,注重维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形成了完善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报社内部实行业绩考核制度,鼓励多劳多得,分配向一线新闻采编人员倾斜。报社依法为员工办理了相应的社会保险,报社工会慰问、帮助困难员工。
华商报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不允许实习生、实习记者独立采写发布新闻作品。记者证年审、年检规范,持证人员名单按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予以公开公示。
2022年度,报社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新媒体技术与业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同时按照省委宣传部及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要求,加强了线上培训学习。对于新入职人员,报社及时组织参加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
华商报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原则,从源头杜绝经营部门影响、干涉新闻采编工作或向新闻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
对于上一年度存在的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延伸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问题,报社在2022年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实施“华商”“大风”双品牌战略,全力把影响力做到互联网上,一批新闻作品产生了较大反响,获得社会好评。同时在激励制度方面对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优秀新闻作品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
2022年,华商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外传播陕西文化、陕西故事还不够精彩,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还有提升空间。
下一步,华商报将聚焦“影响力与IP集中打造”、聚焦“整建制的数字化转型”,把占领互联网舆论高地作为自身使命,发挥华商报接地气、贴民心的报道风格,通过大风新闻和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对外传播陕西文化,进一步讲好陕西故事,聚精会神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在民生服务报道方面,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结合中央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华商报“民生立媒”特色,在西安市建立网格化的“社区联系点”中欧体育app,下沉报道力量,察民情、聚民智、传民声,讲“108坊故事”,为市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聚焦用户需求、市场需要、员工创造,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华商力量。